《旺卡》關於人口販運的一些事 - 香港國際行義會
選擇或輸入捐款金額 (港幣HK$)
HK$

全球

《旺卡》關於人口販運的一些事


《旺卡》在剛過去的假日檔期是一部賣座的大片,它亦意外地成為了一個好機會,讓人可以談論和認識人口販運的實況。

這部由添麥菲.查洛美(Timothée Chalamet)主演的新片,講述世界知名的威利.旺卡(Willy Wonka)怎樣成為朱古力掌門人的故事。電影的創意十足,場面賞心悅目,劇情老幼咸宜,而且還出乎意料地捕捉了一些元素— 有關全球近2800萬人正共同面對著的困境。

在國際行義會(簡稱: 行義會),我們經常收到家長和教育工作者的查詢,問及應該如何與青少年談論關於人口販運的問題。人口販運本質上是一種殘暴的罪行,要用適合他們年紀的方式來談論實在相當困難。但環繞着像 《旺卡》 這套「家長指引」級別的電影來進行討論的話,則可以自然打開觸及人口販運的話匣子,並誘發他們的同理心和對此議題的觸覺。

《旺卡》 描繪出三項人口販運常見的特徵:

1)被騙:
因為旺卡目不識丁,單憑對方一面之詞便相信合約文件的內容等同於他們的口頭協議,所以被騙簽了該份合約。在行義會遇見過的許多個案之中,受害者都身處類似的境況:他們所接受的是虛假的口頭承諾,又看不懂合約所用的語言,或是他們根本就不識字。

2)被困
旺卡簽了賣身契後仍懵然不知,結果他和朋友們被困在一家洗衣店的地牢中無法脫身。如果他們拒絕工作,就會受到單獨囚禁的懲罰,或者得不到食物的供應。我們服務過許多人口販運的倖存者,他們也講述過類似的故事:長時間工作,微薄的糧食供應,以及如果他們未達生產目標,就會遭受到殘酷的刑罰。

3)被不實的債務纏累
旺卡借了一筆錢,後來竟發現他所欠的債務是他最初同意借的款項的一萬倍。這筆債,只有放貸人知道所欠的餘額還有多少,而且整個設計就是要叫他永遠無法清還欠款。這正是抵債勞動(bonded labor)的一種形式,是在東南亞經常被採用的策略,目的是奴役受害家庭一代又一代的成員。

《旺卡》中的人口販運的情節:最容易被人忽略

關於人口販運的一個常見誤解是,它僅僅是指性販運(sex trafficking)而已。但事實上,大多數人口販運都屬於強迫勞動。強迫勞動(forced labor),是指在任何類型的工作或服務當中,有人在武力、欺詐或脅迫下遭受到剝削。

大多數影評提及這部分的情節時,會稱之為「契約奴工」(indentured servitude),對大部分人而言,這個用詞叫人聯想起歷史書 — 這是過去社會的一個問題,現在已經得到解決了。但若把這種情況稱為人口販運(如以下影評所言),會讓人感到格格不入,甚至可能會感到困惑,因為這樣描述與我們對人口販運的文化觀念並不一致。

圖片翻譯:
[史葛.門德森(Scott Mendelson)
我沒有預期 #旺卡 會成為今年在全國院線上映的電影中,對人口販運的描繪最寫實的一部。我不是在批評它,也不是在開玩笑。]


1月:「人口販運」關注月

《旺卡》的戲劇元素並不局限於螢幕這個框框,而是全球近2800萬被強迫勞動的人的故事。就像旺卡一樣,許多人尋求過更好生活的機遇,信賴別人的善意,結果發現自己被操縱並陷入困境,竟沒有人向他們伸出援手。

在純想像的電影世界裏,有無數可供學習的教訓。人口販運看似是個遙不可及的問題,或是一個令人不安的題目,但觀看 《旺卡》 和討論其中的情節,可以為所有年齡層的人士創造一個對話和學習的空間。

照片來源:華納兄弟(Warner Bros)

請支持我們的工作>>

你可能有興趣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