印度卡納塔卡邦(Karnataka)— 色彩繽紛的絲質耳環、鑲嵌了氧化銀和水晶的耳飾、印上時尚圖案的筆記型電腦保護套,以及備有精緻繸子的裝飾:這些商品,是一家由抵債勞動的倖存者所經營的新公司 — 烏達永穆哈手工藝品廠(Udayonmukha Handicrafts)一 最近製作的少部分產品而已。
在過去兩年間,在卡納塔卡邦有一個名為烏達永穆哈的倖存者網絡不斷茁壯成長,當中的成員一直彼此守望相助,在倡議的事情上發出一致的呼聲,又努力尋找發展他們社區的新方案。在2022年11月29日,他們創立了烏達永穆哈手工藝品廠,成為他們一起從事有尊嚴的工作來賺取收入的新途徑。
他們租用了一間500平方尺的小房間,裏面設置了五台由當地組織捐贈的縫紉機。一般而言,他們每個月會收到一、兩張訂單。這時,烏達永穆哈的成員會輪流到廠房辦工。除了在這兒工作外,他們仍會繼續恆常從事其他按日計薪的工作。
這間手工藝品廠由普爾尼瑪(Poornima)和塔亞瑪(Thayamma)共同領導。在國際行義會(簡稱「行義會」)的幫助下,他們不斷尋求與民間組織和政府機構合作的可能性,以獲得職業培訓和做生意的機會。過去,民間組織和政府機構為烏達永穆哈的成員舉辦了技能培訓工作坊,內容包括了飾物製作、包袋製造和裁縫等的訓練。
今天,七位成員製作了各式各樣的產品,包括水晶飾物、節慶彩旗、廚房毛巾、手提袋、筆記型電腦手提包和保護套、香薰蠟燭、節日裝飾、枕頭、座墊套 ... 等等。
最近的其中一張訂單來自負責監察抵債勞動案件的政府部門 — 鄉村發展與五人長老會(Rural Development and Panchayat Raj)。官員向烏達永穆哈訂購了250個筆記型電腦的手提包,一方面為了鼓勵這些倖存者,另一方面則慶賀他們習得一技之長。
銷售產品所得的利潤,會分給有分出力完成訂單的成員,另有一小部分會撥作支援網絡中的其他成員,成為倖存者康復和應急的資助。
這倖存者網絡的主席馬拉帕(Marappa)解釋說:「每個月,我們會從利潤中抽出一部分來作為緊急開支。最近,有一名倖存者去世後,我們為他的家人提供了一整個月的生活物資。我們運用了從手工藝品廠賺取的利潤來支援他的家人。另外,有一名男士遇上意外摔斷了腿。由於他無法走動,我們就在那個月給他全家供應所需的糧食。」
為着他們活在自由中所取得的成就而感到自豪,普爾尼瑪這樣說:「經過多年來的努力,我們終於做出了點成績,這樣的感覺真好。」
長遠解決職位短缺的問題
像烏達永穆哈手工藝品廠這種企業,讓抵債勞動的倖存者掌握到謀生的技能,幫助他們創立自己的事業,並實現財務獨立的目標。大多數像他們這樣的倖存者,均來自該邦的邊緣地區,那裏的工作機會稀少,或是具有季節性,故此,他們的技能通常只局限於耕種、造磚和編織,使到尋求經濟保障變得加倍困難。萬一他們需要支付意外的醫療費用,或是要辦喪事,便會隨即陷入困境,需依靠其他行業的老闆提供就業機會。
然而,烏達永穆哈手工藝品廠打破了這種「弱勢至依賴」的循環,幫助倖存者成為自信的企業家。
「如果我們當時嘗試的是其他行業,相信不會維持得太久。飼養牲畜也不會長久。正因此我們才提出這個主意:假如我們有一台縫紉機,又接受過一點培訓,我們就能靠它謀生…。我們每天可以輕易地賺到1000盧比(折合約港幣94元)。」普爾尼瑪分享說道:「我很高興,現在我能夠為他人提供就業機會。我感到自己在努力工作,並且在人生中一路前進。我們必須為其他人提供工作機會。」
烏達永穆哈的主席馬拉帕有擴張業務的想法:「我希望擴展和改善手工藝品廠的業務,將盈利用作資助公立學校,這是我的願望。我亦希望在倖存者領袖所在的地區,設立更多縫紉單位。這樣的話,任何獲救的抵債勞工,或是任何有一段時間找不到工作的人,都可以來到這些縫紉單位工作。」